在2003年SARS期间,许多感控经验是在摸索中前进,每隔几天就有新措施或建议事项,令人有目不暇给之感。时至今日,又为了因应各式新兴传染病,例如H7N9甲型流感,乃至于这次2019年底发生的新冠病毒疫情,又有许多更新措施。面对未来不可预知且复杂的疫情或群突发时,要配合的措施势必更多,许多医疗人员,不禁觉得渐无头绪。
而如何提纲挈领、掌握切入点,有效并快速进行感染控制,就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因此,我以「病人、医疗人员、医院团队」在感染控制的角色做为切入点,发展使用「以人为本」之观念,形成一套处理流程。若了解三种角色实务运作及其互动关系,将有助于以简驭繁。
一、医疗人员如何掌握感染链三要素
感染的发生必依于感染链三要素,故本架构以医疗人员为核心,其实务操作以掌握感染链三要素进行。
1、清除感染源:可避免疫情持续扩大。感染源的储存窝可存在于人或物,储存窝如果在人就要进行隔离或治疗个案至其无传染性,另外,除治疗感染个案以外,对接触者也必须进行观察隔离或投以预防性用药,这是因为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就具有传染病,例如此次的新冠病毒就已经证明在潜伏期就具有传染力;感染源如果在物,就必须对其进行完整的消毒或灭菌处理。
2、了解传播途径:能知道采用何种隔离措施来阻断传播途径。在医院内感控或小区疫情处理都是相同的,例如:流行性感冒及肺结核必须各自配戴「适当的口罩」,而登革热是由病媒蚊传播,所以其控制措施在于「监测病媒蚊指数、扑杀病媒蚊和杜绝病媒蚊孳生源」。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传染病具有不只一种传播途径,例如:流行性感冒有飞沫传播及接触传播两种途径,所以除了使用「外科口罩」来阻断飞沫传播之外,也要以「洗手」来阻断接触传播。
3、易感宿主:因其”易被感染”故称”易感宿主”。去除其危险因子,转变「非易感染」,是这要素核心精神。在疫情中接触者是发病风险的易感宿主,并不是一定会发病,所以接触者的隔离场所务必和病患完全区隔,不可以将其隔离在同一区域,以免让原本未被感染的接触者增加被感染风险。
以上感染链三要素是医疗人员在实务操作时必须掌握的,后续在「以人为本」架构中的病人和医疗团队面向,则在下一部份继续为大家说明。
二、在「以人为本」架构中病人面向及医院团队的感控重点
「面对病人」
感控重点以病人正确分类、适当处理、检体采集与送验、接触者处理及解除隔离时机等为实务重点。
1.正确分类:
必须依照「诊断标准」将病人分类成传染性与非传染性;诊断标准可以有症状、影像学、检验值、旅游史、接触史等,必须注意的是诊断标准会随着疫情扩大常会再进行修正。
2.适当处理:
必须有正确分类才能进行下一步骤适当处理。适当处理的目的在以某种特定方式来阻断致病微生物传染给健康人员,适当处理可归纳分区隔离(静态隔离)及防护措施(动态隔离)两种。有关空间、建筑物等静态硬件措施,属「静态隔离」;医疗人员穿着防护设备来执行医疗行为属「动态隔离」。
3.检体采集与送检:
在采集病人检体与送检流程中,必须依不同危险程度准备防漏容器、或第二层容器,而采检后,器材必须以感染性废弃物处理,以免形成环境污染,增加感染风险。
4.接触者处理:
必须注意接触者可能成为潜在感染源,尤其是大流行时的接触者和病人的隔离,二者应先分开地点隔离,若接触者后来发病,再转入病患隔离区。有些传染病可以对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投药,例如流行性感冒接触者,可以使用Tamiflu作为预防性投药。
5.解除隔离时机:
现行解除隔离条件通常有两个因素组成
(1)是症状改善,例如已经退烧在一定天数之后。
(2)检验呈现阴性需达一定次数。此次有些新冠肺炎病患发现有解除隔离后又复阳的情形,因此有人主张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修改为『连续3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
「面对医院团队」
感控重点以分区分流、动线规划及直接(间接)保护团队等为实务重点。
1.分区分流、动线规划:
决策者应知道如何规划硬件分区、分流及人员动线和分组。结合动静态隔离,就会发展出分区分流与动线规划;静态隔离应先决定污染区、缓冲区与清洁区,隔离区块或楼层决定后,要同时决定医病如何分流,分区分流就会形成动线规划,和不同专业人员在不同区块应穿着的防护装备。因应疫情,分区分流,平时宜有事先准备及演练,以免设想不周,临时难以更改。在分区分流动线规划时除了感控人员外,最好有各单位负责人参与,例如病房之护理长、清洁人员负责人、工务主管、供膳主管等。
2.直接(间接)保护团队:
静态隔离是在保护隔离区以外所有未着防护装备的人;动态隔离则在直接保护进入隔离区的医疗人员。动静态隔离结合所衍生的分区分流、动线规划,则在直接保护团队、间接保护个人,避免因交叉感染而引发群突发。
以上是以人为本架构病人面向及医疗团队面向。另外,医院团队可以自行运用check list分类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快速检视工作准备是否完整。在「病人、医疗人员、医院团队」的三种关系架构分类下,逐次加入细项,依据自身需求事先制作此类表格,就可以在有状况发生之时,进行全面性稽核查检,避免感控产生漏洞。
本人历经SARS和新冠肺炎病毒两次防疫经验,提供从以人的角色为思考方向,介绍「以人为本的感控架构」原意在以简驭繁,故只涵盖主要的主干本体部分。面临新兴传染病,无论复杂程度多高,仍可依照医院或机构不同特性在各个枝干项目加入所需细节。相信,无论如何增加细节,应该都可以在「医疗人员、病人、医院团队」三个项目下找到适当归属,进行有效且快速的感染控制。